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跟团游 跟团游

沙漠公园 环评_沙漠公园环评报告

ysladmin 2024-07-04 人已围观

简介沙漠公园 环评_沙漠公园环评报告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沙漠公园 环评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投资方案的评价判据2.帮我找一下环保的资料3.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问题

沙漠公园 环评_沙漠公园环评报告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沙漠公园 环评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投资方案的评价判据

2.帮我找一下环保的资料

3.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问题~

4.农地保护现实问题的探寻

沙漠公园 环评_沙漠公园环评报告

投资方案的评价判据

       1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 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概念及意义

       特点:

       (1)预测性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前者是指预测和评价拟建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后者是指通过环境调查和监测,对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定。

       (2)客观性

        进行必要的环境监测,然后作出科学的预测和评价。

        (3)综合性

        涉及到多种学科;需要由持有评价证书的单位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评价任务。

       根据开发建设活动的不同,可以分为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概念:见第2题

       意义:

       ⑴贯彻“预防为主”,实现经济、环境效益统一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单纯的末端治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环境质量下降局面的。

       ⑵为某一地区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可弄清该地区的环境现状,及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⑶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纳入建设项目管理的轨道。从而有效地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

       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适用范围与分类管理

       3.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5. 环境影响识别

基本概念和一般特征

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

       16. 环评专题设置

       17. 工程分析

基本概念和主要作用

       概念:工程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对工程的一般特征、污染特征、以及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的因素做全面分析。从宏观上掌握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与区域乃至国家环境保护全局的关系,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污染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作用:

       1. 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2.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3. 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分析方法:类比调查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的概念

       1、类比法: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

       采用此法时,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如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和环境特征的相似性等。

       2、物料衡算法:

        3、此法是利用已有的同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1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判据及其确定

       划分依据:

       污染物排放量

       地形复杂程度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计算: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不同等级的范围确定

       评价等级:

        Pi≥2.5×109 2.5×109>Pi≥2.5×108 Pi< 2.5×108

       复杂地形 一 二 三

       平 原 二 三 三

       复杂地形: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

       评价级别的调整:

       (1)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额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分布、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可适当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2)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而又没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污染物,其评价工作等价不应低于二级。

       评价范围:

       级 别 一 二 三

       范 围 16~20km 10~14km 4~6km

决定于评价等级

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

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

主要污染源为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范围

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向或者南北向为主轴

某些项目需要扩大时,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0.5倍

若界外区域包含环境敏感区,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若包含荒山、沙漠等非敏感区,可适当缩小。

核设施的大气环评以核设施为中心,半径为80Km的圆形地区。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境敏感区的概念

1、需特殊保护地区:指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确定、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重点监督区、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产卵场、渔场等重要生态系统或自然资源。

3、社会关注区:指文教区、疗养地、医院等区域以及具有历史、科学、民族、文化意义的保护地。

4、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区。

了解评价区环境空气监测制度

       (1)监测因子:筛选因子

       (2)监测布点:以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性。

        一级(10个),二级(不少于6个),三级(1-3,含例行监测点)

       (3)监测制度:一级2期(冬、夏):二级(一期不利气象季节,必要时二期)三级:必要时作一期

       (4)统计分析:浓度范围、一次最高值、日均范围、超标率、日变化及季变化等。

       (5)同步污染气象调查:主要有风玫瑰、季(期)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

       (1)代表性气象条件下的最大落地浓度及距源距离;

       (2)不利气象条件下(逆温、静风、小风、熏烟)的评价区浓度分布;

       (3)对保护目标或敏感点的影响;

       (4)对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及影响;

       (5)对国家实施总量控制因子、提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6)进行无组织排放浓度影响预测,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19. 水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等级划分的判据

       1.项目污水排放量

       2.污染物分类

       3.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4.受纳水域的规模

       5.受纳水域的水质类别需求

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

       (1)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较显著的范围

       (2)按照污染物排放后的达标范围,并考虑评价等级(等级高、范围大)

       (3)下游附近有敏感区(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应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

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

       1.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原则上一般划分为: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

       2.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期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个别项目需要预测服务期满后。

       3.地面水环境预测考虑水体自净能力的不同时段。分为:自净能力最小、一般和最大。

完全混合河流水质模型的适用范围及计算

       1.河流充分混合段;

       2.持久性污染物

       3.河流为恒定流动

       4.废水连续排放

C-污染物浓度,mg/L;

C0-上游来水污染物浓度,mg/L;

Q0-上游来水流量,m3/s;

Cw-污水排放浓度,mg/L ;

q-污水排放量,m3/s ;

       20.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环境噪声的概念

       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评价等级的判据及主要内容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

       (l)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

       (2)噪声源种类及数量;

       (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4)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一级评价:

       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5~10dBA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二级评价:

       对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若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 3096—93规定的1类、2类标准的地区,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三级评价:

       对处在适用GB 3096~93规定的3类标准及以上的地区(指允许的噪声标准值为65dBA及以上的区域)的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处在GB 3096-93规定的1、2类标准地区的小型建设项目,或者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应按三级评价进行工作。

环境噪声衰减及计算

       (1)声压级定义:

        某声压p与基准声压po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20称为该声音的声压级,以分贝计,计算式为:

       Lp=20lg(P/P0)

       (2)声级(分贝)的相加

       分贝相加一定要按能量(声功率或声压平方)相加,求合成的声压级L1+2计算式为:

        L1+2=10lg (10L1/10+10L2/10)

       几个声压级相加的通用式为:

        L总=10lg∑100.1Li

        式中:L总为几个压级相加后的总声压级,dB;

        Li为某一个声压级,dB。

        若上式的几个声压级均相同,即可简化为:

        L总=LP+10 lgN

        式中: LP为单个声压级,dB;

        N为相同声压级的个数。

       (3)声级(分贝)的相减

       两个声压级相减的计算式:

        L1-2=10 lg(100.1L1-100.1L2)

        式中:L为两个相减后的声压级,dB;

        L1、L2为两个声压级(L1≥L2),dB。

       噪声随距离的衰减

       1、点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其衰减值

        点声源的声音向外发散在自由场中遵循着球面发散规律:

        ΔL1=10 lg1/4πr2

        式中:ΔL1—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dB;

        r——点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在距离点声源r1~r2处的衰减值:

        ΔL1=20 lg r1/r2

        当r2=2r1时,△L1=?6(dB),即点声源声传播距离增加1 倍,衰减值是6dB。

       2、线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其衰减值

        线声源的声音向外发散遵循着圆柱体发散规律:

       ΔL1=10 lg1/2πrl

        式中:ΔL1—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dB;

        r—线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l—线声源的长度,m。

        当r/l<1/3时,可视为无限长线声源。此时,在距离线声源r1~r2处的衰减值为:

        ΔL1=10 lg r1/r2

        当r2=2r1时,由上式可计算出ΔL1=?3(dB),即线声源声传播距离增加一倍,衰减值是3dB。

        当r/l>1时,可视为点声源。

       3、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声级差计算

        当声源位于室内,设靠近开口处(或窗户)室内和室外的声级分别为L1和L2

        若声源所在室内声场近似扩散声场,则声级差为:

       NR=L1-L2=TL+6

       式中:TL为隔墙(或窗户)的传输损失。

       其中L1可以是测量值或计算值,若为计算值时,按下式计算:

       式中:

       LW1—为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

        的倍频带声功率级;

       r1—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的距离;

       R—房间常数;

       Q—方向性因子;

       L1—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倍频带声压级。

       21.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的分类与分级

       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 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分级:

       一级标准 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 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 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1)土壤环境资料、植物生长及污染物含量、土壤标准和土地利用状况;

       (2)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

       (3)土壤侵蚀和沉积预测

       (4)土壤污染预防和治理措施

       2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的概念

       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生态环境影响替代方案概念

       替代方案指开发项目的规模、选址(线)的可以替代方案。也包括项目环保措施的多方案比较。

       23.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1) 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2) 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3) 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4) 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

       (1) 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2) 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3) 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4) 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

       (5) 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

了解(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识别的专题设置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c.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d.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e.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f.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g.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h.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i.公众参与

       j.环境监测和管理计划

       2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评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一地三域”和“十种专项规划” 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地三域”规划指: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十种专项规划”指: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规划环评的基本概念

       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介入规划环评的四种方式

       1.目标型:在规划的制定之初介入,通过评价以明确规划的环境目标及环境保护原则与要求。

       2.融合型:评价成为规划的编制过程的一个环节,可充分的评价与分析规划的各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以规范规划的环境目标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反映型:在规划的草案形成之后、正式报批之前介入,此类尤其适用于由第三方承担的评价。

       4.部分切入型:在规划制定过程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段,以及规划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介入开展专题性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

       1、规划分析

       2、环境现状与分析

       3、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4、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针对各个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6、开展公众参与

       7、拟定监测、跟踪评价计划

       8、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篇章或说明)

帮我找一下环保的资料

       老规矩,先放视频版,用户体验效好很多 /video/av47780040

        文案如下: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2期来了

        不过貌似播放量没上来

        还是属于小众的狂欢啊

        不管怎么说

        ?我向你夸下海口?

        ?跪着也把TA做完?

        上一期文案里忘提

        整部剧涉及以下

        《搏击俱乐部》

        《恐怖游轮》

        《黑客帝国》

        《异形》

        《ET》

        《机器人瓦力》

        《铳chòng 梦mèng》

        《攻壳机动队》

        《地心引力》

        《速度与激情》

        《黑镜》

        《聊斋》

        等等等的影子

        这期有2集非常帅

        单独展开多讲点

        第7集 天缝外 星道边

        关键词:欲望+休眠仓+骷髅头

        这翻译还真是信达雅兼备哈

        本集画质感人啊

        CG直逼真人小**

        动画是有原著小说的

        跟大众封神的那集齐马蓝

        改编的小说作者是同一个

        简评就是盗梦空间版的星际穿越

        这集最后的反转震精到我了

        尤其是配合BGM

        Living in the Shadows

        网易云歌单我已经准备好了(详见简介)

        大致讲下设定

        未来人类星际旅行

        不是虫洞那种可以瞬间穿越

        而是超光速

        借用的是捡来的外星科技

        但一个不小心玩脱了跑偏

        时空跳跃到王良四区(实际更远)

        主观时间是几个月的超光速旅行

        但实际按地球时间算

        已经过去几百年

        连亲妈老婆都不在了

        索性这里还有一张熟悉的脸

        啥也别说~

        开车吧

        多年的麒麟臂该你发光发热了

        当然看到结尾的你

        肯定是细思极恐

        其实动画里早就埋梗了

        酒瓶的反光投射是个怪物的影像

        最终的揭秘是男主停留在梦中

        真相已经是个干枯如柴的老人

        队友也早都挂了

        一切都是外星人营造的幻像

        置身在的是星际坟墓之中...

        这集有2种截然相反的推断

        一种觉得外星人是邪恶的

        时空跳跃一部分小概率跳到这

        外星人是捕猎者

        走的是理想很丰满

        现实挺残酷的路数

        你看嘛其他的队员都被榨干

        就不就是星际版的盘丝洞么

        给你描绘美好的梦境

        是为了吃你的时候更香

        类比活的小龙虾直接下锅

        吃起来肉质紧绷更Q弹

        你的良心不会痛么?

        另一种则认为外星人是善良的

        TA们是在借由梦境超度船员

        至少让这些人类是在幸福中死去

        外星人告诉男主真相之前还哭了

        说关心这里所有死去的灵魂

        至少这里有张友善的脸

        还是少年派的那一套

        2个故事你愿意相信哪个

        我倾向于后一种

        像是宇宙中2个走失的孩子

        想象着是2个文明的碰撞

        外星文明和人类文明互相慰藉

        最后男主洗掉记忆又重新来一遍

        就是想循循善诱

        说服男主接受偏离航线的现实

        一般遇到这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我都采取倒推法

        解说瑞克和莫蒂时

        也讨论过贝斯到底是不是克隆

        如果真要当猎物的话

        首先是不够吃啊

        就这么几号人(守株待兔)

        还不如直接开大

        跟三体一样降临地球呢

        没必要非把故事写成千里送人头

        这设定就只是一般的科幻灾难片

        不落俗套的做法是后者

        给男主造梦

        安抚遗落、走失在这里的灵魂

        这样整个立意就高出一截了

        我把TA称之为万里献爱心

        第8集 狩猎愉快

        关键词:爱情+齿轮+狐狸精

        变形金刚版的聊斋志异

        这集是最喜欢的几部之一

        中国元素爆表

        根据刘宇昆的同名小说

        《狩猎愉快》改编

        也是这位翻译了大刘的《三体》

        同时也是我觉得

        最适合翻拍成**的一集

        因为故事里时间线太快

        科技树升级速度有点强的过分啊

        3分钟前还冷兵器作战

        3分钟后就蒸汽时代

        再3分钟就科幻未来

        如果3分钟改成30分钟来铺

        加起来一集**的时长就够了

        不得不说架空的设定非常棒

        当然也可能是我见识少(你别骗我)

        蒸汽朋克与魔法传说相结合

        相信在看原著小说的时候

        万万没想到可以视觉化呈现

        大意讲的是在魔法世界

        稍微古代传说一点的(背景)

        狐狸精还是我们字面上的意思

        男主所在的家族在追杀狐狸精

        额~怎么像在看白蛇缘起啊

        捕蛇者说过渡到猎狐者说

        也是男主对女主产生情愫(友谊)

        转眼间双双长大的同时

        时代也在翻天覆地

        英国殖民下的香港开了平行宇宙

        各种飞行器满天飞

        男主痴迷于这些机械

        还手动设计了一款兔儿跳

        其实这就是埋梗啊

        证明大哥动手能力强啊

        等于是科技的魔法加持

        于女主而言呢

        自然界的魔法却越来越弱

        狐狸精很难再变回原形

        台词也说让环境污染来背锅

        游走在声色犬马之中

        狐狸精嘛游刃有余

        但不巧在州长这翻车了

        直接改造成10级残废

        再次找到男主

        希望能借科技的魔法

        从人类再变回狐狸

        那一段变形时候的惨叫

        机械之间的拉扯滋滋声

        听的极为难受

        好像是在处以极刑

        变成机械狐狸的时候

        真的是惊艳到我了

        而且前后明显反转

        从魔法状态下的狐狸变成人

        到科技加持下的人变成狐狸

        从魅惑他人

        到救赎她人

        传统意义上拯救的是男人啊

        男人容易被狐狸精迷惑(被杀)

        但这部片子的立意反转

        机械狐狸精复仇

        拯救的是被的女人

        又多了一层女性意识的觉醒

        最后那一幕行侠仗义

        是不是有种聊斋看着看着

        竟看出超级英雄蝙蝠侠的感觉?

        多吐槽一句

        狐狸精的翻译就是hulijing

        第一次见这么耿直的(直译)

        多吐槽两句

        还有就是觉得画风有点诡异

        尤其是看鼻子的时候

        总是出戏

        好想用橡皮擦擦掉那些棱角

        说到动画化,我在想

        要是实在拍不好鬼吹灯啊、盗墓笔记

        改成动画大**吧

        把请小鲜肉的钱拿来多请18个画师

        目前这个题材市场上还没怎么看到

        既然小说能大卖

        证明细分市场还是有的啊

        当然咯

        过不过审是另外一回事了

        第9集? 垃圾城堡

        关键词:打火机+死亡+垃圾堆

        一句话剧透就是

        垃圾站的宠物小精灵

        话说影片一开头就有剧透

        牌子上:内有恶犬

        只不过谁知道最后竟然是...

        主故事里嵌套了一个小故事

        城市颁布了个新卫生法

        简单说就是要做环评,赶人走

        这个垃圾站最碍事了

        是主情节

        嵌套故事是两个大老爷们

        在一起喝酒吹牛聊女人

        没下酒菜哪行呢

        光愣着喝酒肯定膀胱都炸啦

        小号的时候撞见了“鬼”

        吓的不轻

        正面刚不过

        同伴直接go die

        要报仇啊

        开着叉车撞过去

        临了才发现

        巨大怪兽外衣包裹下的

        是一只可怜的小狗

        至此故事交代出

        垃圾怪兽靠垃圾为生

        吃下去的东西

        都会变成TA的一部分

        再回到主故事

        叨逼叨的警察被垃圾怪兽吞噬

        留一下了一只断手

        镜头拉远

        老人扔出断手

        垃圾怪兽像是一条巨型小狗

        趴在老头的身边玩耍起来

        我估计之前干架

        那一次是被打服了...

        套用网友的一句话

        实不相瞒

        我还是有点羡慕嫉妒恨

        能拥有一整片垃圾场的人

        尤其是还有一头宠物小精灵

        这集只能算是一个奇观展现

        类似千与千寻里河神那段

        给河神洗澡的时候

        洗出了辆自行车

        意义嘛

        剧中有一句

        当你在垃圾里待久了

        世界就会到你面前来

        嘶~没怎么看懂啊

        如果有好的角度解释

        评论区、弹幕区可以指导下

        第10集 易形

        关键词:士兵狗牌+死亡+月夜

        金刚狼版的战狼

        故事设定军事对战中

        能带狼人干架的平行宇宙

        阿富汗腹地深处

        两位海军陆战队士兵在打嘴炮

        睡了人家的妹妹啥的

        还真是无节操无下限啊

        上一秒还皮一下

        下一秒就连中2枪

        但是毛线事都没有

        还把人家给反杀了

        随后就揭示其实TA们是特种兵

        非人类 俗称狗兵(狼人)

        为了方便叫TA狗蛋吧

        一次出外勤

        战友被囊死了

        显然这不是人干的事啊~

        是狼人

        为了替战友报仇

        狗蛋半夜只身前往敌方

        决定正面刚

        最精彩的当数这1v2的打戏

        老狼正面挑衅

        小狼变身埋伏

        狗蛋在失去了一只胳膊

        佯装力竭倒下

        但下一秒以为捡到宝的小狼

        被当着老狼的面给反杀了

        以及最后用嘴对嘴

        做出了可怕的事情...

        啧啧啧~

        一种看金刚狼兄弟越战那段的既视感

        影片还巧妙的借由剧情的延展

        开头挑事、轻视狗蛋的士兵

        经过此战,浑身是伤

        对狗蛋肃然起敬

        反观曾经中立的上级

        到最后却只是把狗蛋当工具

        人是可以改变他人眼中的自己

        正如现实中屌丝的我也能做视频

        第11集 帮手

        关键词:生命+死亡+圣诞树道具

        一语双关

        一说就破梗啦

        这集有网友戏称杨过版地心引力

        讲的是独自受困的宇航员

        在氧气耗尽、生死攸关前

        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这集最大的作用

        应该是让我们复习一下高中物理

        动量守恒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女主出舱行走没系安全带

        被意外飞过来的

        一枚小小的螺丝钉给击中

        推进器罢工

        正在失重的情况下飘向太空

        得知空间站派人赶过来早咧

        远水解不了近渴

        氧气还不够用

        最后灵机一动

        牺牲了一条胳膊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反向推到船舱附近

        最后空间站母舰那边

        还来了个神回复

        那还需要帮手么?

        我的F

        F你的七舅老爷

        宇宙生存靠物理

        这是太空版

        有个陆地版的叫127小时

        讲的是独自在沙漠旅行的小伙

        阴差阳错的卡在峡谷的石缝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道路千万条

        安全第一条

        出舱不规范

        自己两行泪

        还有人说要是这只断手

        画面切到下次

        成为了另一起空间站事故的帮凶

        比如说阴差阳错的毁坏了什么

        这个就亮了(扣题啊)

        第12集 古鱼复苏

        关键词:月夜+路标+钓钩

        美国版的大鱼海棠

        两名推销员因汽车报废而夜宿荒漠

        不曾想却在月光下体验了一番

        裸男版的少年奇幻漂流

        刚开始的画质比较渣

        跟第7集 天缝外 星道边

        简直就秒成了渣渣

        直到后面的古鱼复苏的名场面

        简直激动到无以复加

        惊艳到我了

        星满天,月夜下

        海洋沙漠共长天一色

        其实这集应该没讲完

        导演放到少年挂了就戛然而止

        貌似是缺少了

        李安导演少年派在医院里

        跟记者对话的那段

        故事A是影片展现的奇幻经历

        故事B是少年死了老者活了

        至于怎么活下来的你自己想咯

        当然这也只是个脑洞

        片子本身并没有展现

        只是如果不往深一点想的话

        这集真的不知道说的啥

        有个细节

        黑色描边的是现实世界

        荧光描边的是虚拟世界

        开始以为年轻人在那瞎蹦跶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水tm一下就喝完了

        不是作死么

        比如说第二天醒来

        发现少年时,竟意外摔死了

        如果逻辑是这样的

        大概是指

        现在长辈对晚辈的劝说

        基本上物理免疫

        生活中该吃的亏

        社会上该掉的坑

        一个都没落

        反正我都替导演着急

        估计少年本来不用死

        但这是命题作文啊

        爱,死亡和机器人

        这集爱和机器人都不沾边

        只能牺牲少年意思一下咯

        下期预告

        南方公园第5季第4集

        504胖子复仇计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问题~

       1.关于环保的资料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

       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纯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 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 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从喝纯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3.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环保观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态环保观和资源开发观?环保和资源开发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吗?我看不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因此科学的生态环保和资源开发是能够做到对立统一的。

       我相信所有关注环境问题的人都怀着一颗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诚之心。我们也不应怀疑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尽早脱贫致富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他们同样也有着一颗保证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过极力主张保护的人考虑的是整个人类长远的生存问题,而积极主张开发的人要解决的却是当前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我们有理由剥夺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吗?

       这些年来,在各环保组织的宣传努力下,广大公民已经有了一定环保意识,这是各环保组织和人士的功劳,但有环保意识并不等于懂得了环保。我们还有很多人虽然有了环保意识,但出于对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虑和贪图享受,并不愿意自觉地去遵守环保准则。例如,我们一些已经无需为自己的温饱担忧问题的人,为了尝一尝野味,穿戴高档皮毛时装,显耀自己的富有,于是促成并刺激了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该受到指责的应是那些衣食无忧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衣食无着,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资源的人,也不应去指责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尽快摆脱困境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

       为什么环境问题至少在工业革命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现在却成了一个越来越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全球紧迫性问题?这是因为在过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及产生的各类垃圾还没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穷奢极欲的不断追求。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人们这一不断膨胀的享乐欲望。因此我们在宣传环保和揭露环境问题时,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我们这些衣食无忧,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种为富济贫的道德观,过一种简约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够落后简约了,已经简约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呢?

       我们应该反对那种教条的,极端的环保思想。这种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确,也极能蛊惑人心,实际上却是非常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剥夺了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在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的人打猎,伐树,烧荒,那是为了生存。也正是因为现代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他们,所以还沿袭着这一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不打猎伐树,请问你让他们吃什么?烧什么?用什么?对这些地区地方政府及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的一些环保者总爱不分青红皂白的加以指责,而且常犯一个善意的错误,那就是:你们不能砍伐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不能在这的江河上建大坝,保留这的原始风貌,你们可以通过开发绿色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啊。但是在当前我们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还不高的情况下,旅游真是绿色的吗?开发旅游就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吗?让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吧。1.过去当地人只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几乎没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现在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别是那些过去当地极少见到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请问这是谁之过?2.由于游客们要品尝当地的野味,原来不存在的野生动植物交易运营而生了;过去当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满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现在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他们开始大量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了;请问这是谁之过?3.过去当地人,民风淳朴,待人真诚;而现在伴随着各色游客而来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贩带来的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和花样百出的坑人,骗人的手段,让当地人受益匪浅,从此民风不再淳朴,待人不再真诚;请问这是谁之过?

       云南的泸沽湖景区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然而这个报道仅仅只是简单地指责了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有几个人想过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呢?这种情况几乎所有景区都未能幸免。在此我并不是反对开发旅游,我想说的是,开发旅游并不是解决环保与发展的万能药,搞不好,开展旅游比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而实际上旅游本身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利用,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该不该得问题,而是怎样开发的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该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动,一丝一毫都不能改变。持这种极端环保观的人在关心环境的同时,忽略了生存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把环保理想化和教条化了,使环保失去了生命力。这种人自己吃饱喝足,无忧无虑地在城市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有几个到过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更别说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数人去过,那也不过是坐着豪华越野车蜻蜓点水般去游山玩水而已。他们只不过是想借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饭饱后能有个**和寻幽猎奇的后花园罢了。按照他们的观点,人类恐怕要回到原始社会才符合要求。这种思想只能使我们作茧自缚,让社会停滞不前。

       一次我到云南省的独龙江旅游拍照。那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时当地居民贫困的生活状况也给我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边防战士对我说的一段话:“这里对你们旅游者来说是青山绿水,可是对我们这些天天在这的人来说则是穷山恶水。”请注意,这还只是一个只需在此服役两年的人说出的话,那么对于那些世代生活于此的人来说又会如何呢?这句话对我犹如当头棒喝,使我这个也曾大喊环保的人清醒了许多。

       我们不能把所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视为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条。我们反对的因该是那种不顾长远利益,盲目的,过度的毁灭性开发,而对那些能使当地人脱贫致富,步入文明,已做过生态评估,考虑到了开发后的生态恢复,有序的,科学合理的开发不因横加指责和阻止。实际上,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那种局部的,暂时性的破坏并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而相反会形成新的生态景观,甚至改善原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远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岛湖和云南的鲁布革水电站。

       在环保方面,我们目前最急迫的目标不是简单粗暴地去指责和阻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现代城市人的环保意识。那些偏远贫困地区没有环保意识的人,他们对环境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说其行为本身就是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链。反倒是我们这些有文化的现代城市人在吃饱穿暖之余,为了贪图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业如皮毛,高档木制家具,野味餐饮,一次性用具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才真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彻底而毁灭性的打击,现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的杀手。

       试想,假如有两个人,一个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个是衣不掩体,食不果腹的穷人,一只珍惜的野生动物出现在他们面前,富人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杀之,而穷人则是为了御寒,填饱肚子活命而捕杀之,请问两种行为都该受到指责吗?

       5.怎样的环保才“理智”

       ——兼评Charles Krauthammer的《Saving Nature, But Only for Man》

       随着时间范围的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环保的建议、提案、规则、法律,有人提出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比如,大学英语书的某篇课文宣扬这样一种被称为“理智环保论”的观点,这种观点“理智”地宣称: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因此人类应该“仅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为了争取支持,该理论“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

       人类确实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保护环境,但问题在于如何保护。这篇文章宣称我们应该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就是说我们应该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护环境。是谁让环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确实,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业化革命以来的短短几百年里,把环境变得不宜于人类居住的,主要还是人类自己。面对一天比一天恶化的环境危机,不检讨自己的错误,不改变视环境为“自由资源”的错误观念,而是借口某些环境问题不紧急而听任环境继续恶化,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有的态度。

       事实已经证明,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因为制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于消除污染要花费的成本。然而,由于这只是“外部不经济”,不用作者自己立即买单,因此他就会对消除这些污染毫无兴趣。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作者在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外部不经济”买单的同时,又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大量地为别人,甚至他的后代,制造着代价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该文的另一个奇怪的观点是“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试想一下,如果人们被要求为其它动物作出“牺牲”,那么“牺牲”的会是什么呢——大概仅仅是一些金钱,或者改变食用野味的爱好而已。我们知道,当生物间有冲突的时候,要不两败俱伤,要不总有一个要作出“牺牲”。现在人类不“牺牲”,那只有让其它生物牺牲了。它们应该如何为人类牺牲呢?很简单——献出生命。

       作者说,他喜爱北极驯鹿(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这句话说出口的),但是为了能开采到石油,他不惜破坏驯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为这样能避免战争。且不说事实已经证明,开采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战争;即使可以避免战争,为了人类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极驯鹿无法繁衍后代,这种在种族延续和金钱间选择金钱的做法是否理智,实在值得考量。

       类似的,作者喜爱斑枭(但愿他喜爱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为了伐木工的生计,他不惜支持他们砍倒森林灭绝斑枭。我不知道作者怎么会持这样一种奇怪的逻辑——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并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因此他们不伐木就无法生存,所以为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只好把斑枭“出卖”了。

       在这位作者的眼里,只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利益发生冲突,哪怕只要牺牲人类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换回其它生物的宝贵生命,他也会认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理智”的环保观。在这种“理智”的环保观中,我们看不见一点“理智”的影子,透过冠冕堂皇的包装,我们只能看到一种莫名的“唯我独大”的霸气、一种为了一丁点的经济利益可以听任其它生物灭绝的可怕的漠视。

       作者说,那些为不会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进行的环保是“奢侈环保”,“奢侈环保”仅当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么与环保有关的事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吗?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作者对那些为不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而进行的环保是不会支持的。

       我们需要这样的“理智环保论”吗?这种“理智环保”,其实就是坐等环境恶化,直到等不下去了,大家都受不了了,然后齐心协力把某个环境问题缓解一下。一方面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缓解环境问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它产生的速度。有些问题,我们本可以把它遏制在萌芽阶段,可“理智环保”者偏要等到污染不可收拾时才出手。可以说,这种“理智”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能力。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那就是被那个作者看作“感情用事”的环保的办事方式。要环保,就要热爱大自然,而不是把它看作我们“利用”的对象;要环保,就要把环境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听任问题一天天扩大。这样的环保,才是真正理智的环保。

农地保护现实问题的探寻

       1、简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评价内容:

       环境影响识别、环评专题设置、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参考资料:

       1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 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概念及意义

       特点:

       (1)预测性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前者是指预测和评价拟建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后者是指通过环境调查和监测,对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定。

       (2)客观性

       进行必要的环境监测,然后作出科学的预测和评价。

       (3)综合性

       涉及到多种学科;需要由持有评价证书的单位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评价任务。

       根据开发建设活动的不同,可以分为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概念:见第2题

       意义:

       ⑴贯彻“预防为主”,实现经济、环境效益统一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单纯的末端治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环境质量下降局面的。

       ⑵为某一地区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可弄清该地区的环境现状,及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⑶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纳入建设项目管理的轨道。从而有效地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

       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适用范围与分类管理

       3.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5. 环境影响识别

基本概念和一般特征

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

       16. 环评专题设置

       17. 工程分析

基本概念和主要作用

       概念:工程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对工程的一般特征、污染特征、以及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的因素做全面分析。从宏观上掌握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与区域乃至国家环境保护全局的关系,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污染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作用:

       1. 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2.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3. 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分析方法:类比调查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的概念

       1、类比法: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

       采用此法时,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如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和环境特征的相似性等。

       2、物料衡算法:

       3、此法是利用已有的同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1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判据及其确定

       划分依据:

       污染物排放量

       地形复杂程度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计算: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不同等级的范围确定

       评价等级:

       Pi≥2.5×109 2.5×109>Pi≥2.5×108 Pi< 2.5×108

       复杂地形 一 二 三

       平 原 二 三 三

       复杂地形: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

       评价级别的调整:

       (1)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额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分布、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可适当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2)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而又没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污染物,其评价工作等价不应低于二级。

       评价范围:

       级 别 一 二 三

       范 围 16~20km 10~14km 4~6km

决定于评价等级

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

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

主要污染源为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范围

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向或者南北向为主轴

某些项目需要扩大时,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0.5倍

若界外区域包含环境敏感区,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若包含荒山、沙漠等非敏感区,可适当缩小。

核设施的大气环评以核设施为中心,半径为80Km的圆形地区。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境敏感区的概念

1、需特殊保护地区:指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确定、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重点监督区、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产卵场、渔场等重要生态系统或自然资源。

3、社会关注区:指文教区、疗养地、医院等区域以及具有历史、科学、民族、文化意义的保护地。

4、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区。

了解评价区环境空气监测制度

       (1)监测因子:筛选因子

       (2)监测布点:以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性。

       一级(10个),二级(不少于6个),三级(1-3,含例行监测点)

       (3)监测制度:一级2期(冬、夏):二级(一期不利气象季节,必要时二期)三级:必要时作一期

       (4)统计分析:浓度范围、一次最高值、日均范围、超标率、日变化及季变化等。

       (5)同步污染气象调查:主要有风玫瑰、季(期)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

       (1)代表性气象条件下的最大落地浓度及距源距离;

       (2)不利气象条件下(逆温、静风、小风、熏烟)的评价区浓度分布;

       (3)对保护目标或敏感点的影响;

       (4)对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及影响;

       (5)对国家实施总量控制因子、提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6)进行无组织排放浓度影响预测,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19. 水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等级划分的判据

       1.项目污水排放量

       2.污染物分类

       3.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4.受纳水域的规模

       5.受纳水域的水质类别需求

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

       (1)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较显著的范围

       (2)按照污染物排放后的达标范围,并考虑评价等级(等级高、范围大)

       (3)下游附近有敏感区(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应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

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

       1.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原则上一般划分为: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

       2.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期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个别项目需要预测服务期满后。

       3.地面水环境预测考虑水体自净能力的不同时段。分为:自净能力最小、一般和最大。

完全混合河流水质模型的适用范围及计算

       1.河流充分混合段;

       2.持久性污染物

       3.河流为恒定流动

       4.废水连续排放

C-污染物浓度,mg/L;

C0-上游来水污染物浓度,mg/L;

Q0-上游来水流量,m3/s;

Cw-污水排放浓度,mg/L ;

q-污水排放量,m3/s ;

       20.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环境噪声的概念

       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评价等级的判据及主要内容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

       (l)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

       (2)噪声源种类及数量;

       (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4)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一级评价:

       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5~10dBA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二级评价:

       对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若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 3096—93规定的1类、2类标准的地区,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三级评价:

       对处在适用GB 3096~93规定的3类标准及以上的地区(指允许的噪声标准值为65dBA及以上的区域)的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处在GB 3096-93规定的1、2类标准地区的小型建设项目,或者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应按三级评价进行工作。

环境噪声衰减及计算

       (1)声压级定义:

       某声压p与基准声压po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20称为该声音的声压级,以分贝计,计算式为:

       Lp=20lg(P/P0)

       (2)声级(分贝)的相加

       分贝相加一定要按能量(声功率或声压平方)相加,求合成的声压级L1+2计算式为:

       L1+2=10lg (10L1/10+10L2/10)

       几个声压级相加的通用式为:

       L总=10lg∑100.1Li

       式中:L总为几个压级相加后的总声压级,dB;

       Li为某一个声压级,dB。

       若上式的几个声压级均相同,即可简化为:

       L总=LP+10 lgN

       式中: LP为单个声压级,dB;

       N为相同声压级的个数。

       (3)声级(分贝)的相减

       两个声压级相减的计算式:

       L1-2=10 lg(100.1L1-100.1L2)

       式中:L为两个相减后的声压级,dB;

       L1、L2为两个声压级(L1≥L2),dB。

       噪声随距离的衰减

       1、点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其衰减值

       点声源的声音向外发散在自由场中遵循着球面发散规律:

       ΔL1=10 lg1/4πr2

       式中:ΔL1—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dB;

       r——点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在距离点声源r1~r2处的衰减值:

       ΔL1=20 lg r1/r2

       当r2=2r1时,△L1=?6(dB),即点声源声传播距离增加1 倍,衰减值是6dB。

       2、线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其衰减值

       线声源的声音向外发散遵循着圆柱体发散规律:

       ΔL1=10 lg1/2πrl

       式中:ΔL1—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dB;

       r—线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l—线声源的长度,m。

       当r/l<1/3时,可视为无限长线声源。此时,在距离线声源r1~r2处的衰减值为:

       ΔL1=10 lg r1/r2

       当r2=2r1时,由上式可计算出ΔL1=?3(dB),即线声源声传播距离增加一倍,衰减值是3dB。

       当r/l>1时,可视为点声源。

       3、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声级差计算

       当声源位于室内,设靠近开口处(或窗户)室内和室外的声级分别为L1和L2

       若声源所在室内声场近似扩散声场,则声级差为:

       NR=L1-L2=TL+6

       式中:TL为隔墙(或窗户)的传输损失。

       其中L1可以是测量值或计算值,若为计算值时,按下式计算:

       式中:

       LW1—为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

       的倍频带声功率级;

       r1—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的距离;

       R—房间常数;

       Q—方向性因子;

       L1—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倍频带声压级。

       21.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的分类与分级

       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 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分级:

       一级标准 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 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 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1)土壤环境资料、植物生长及污染物含量、土壤标准和土地利用状况;

       (2)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

       (3)土壤侵蚀和沉积预测

       (4)土壤污染预防和治理措施

       2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的概念

       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生态环境影响替代方案概念

       替代方案指开发项目的规模、选址(线)的可以替代方案。也包括项目环保措施的多方案比较。

       23.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1) 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2) 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3) 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4) 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

       (1) 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2) 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3) 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4) 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

       (5) 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

了解(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识别的专题设置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c.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d.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e.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f.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g.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h.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i.公众参与

       j.环境监测和管理计划

       2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评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一地三域”和“十种专项规划” 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地三域”规划指: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十种专项规划”指: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规划环评的基本概念

       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介入规划环评的四种方式

       1.目标型:在规划的制定之初介入,通过评价以明确规划的环境目标及环境保护原则与要求。

       2.融合型:评价成为规划的编制过程的一个环节,可充分的评价与分析规划的各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以规范规划的环境目标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反映型:在规划的草案形成之后、正式报批之前介入,此类尤其适用于由第三方承担的评价。

       4.部分切入型:在规划制定过程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段,以及规划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介入开展专题性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

       1、规划分析

       2、环境现状与分析

       3、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4、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针对各个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6、开展公众参与

       7、拟定监测、跟踪评价计划

       8、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篇章或说明)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30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资源利用的巨大压力。就土地资源而言,这种压力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而日趋严重。中国还有8亿多的农村人口,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将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然而,由于中国有限的农地资源的限制,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会愈发突出。另一方面,随着人均收入的持续上升、需求层次的变化和发展观的转变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都促使人们更加关注不合理土地资源利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这种认识,加深了农地保护问题的内涵。

       农地保护问题已经构成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因此改变不同部门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解决土地资源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是解决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最好出路。经济社会发展如何与农地保护乃至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尤其是在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农地数量的保护

       由于农地数量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以及土地利用报酬的递减性,造成了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土地的稀缺性日益明显,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增大。

       1.人口增加的影响

       从供求关系角度看,土地资源需求是一种间接需求,即,人之所以需要土地,是为了取得土地上的产品或土地对人的服务,归根结底是人为了生存、生产和发展的需要。人口的增加,不仅直接带来了人均占有土地、农地、林地、草地、城镇建设用地的相应趋减,而且会由于人们对精神及物质产品需求的增加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各种产业特别是非农产业以及城市化的扩张,加之由此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了土地需求的急剧增长,造成各种产业用途的竞相用地,从而愈发加剧人地关系和土地供求关系矛盾的尖锐化。

       土地资源是维系人类基本生存的条件,人口的增加与对土地的需求呈线性增长关系。由于土地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人口增长对土地需求的增加必然意味着人地关系和土地供求关系的日趋紧张,人口对土地,尤其是农地的压力越来越大。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这给有限的资源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目前世界人均农地面积仅0.28hm2,人均草原面积为0.6hm2,人均森林面积为0.7hm2,人均林木蓄积量为58m3(曲福田等,2001b)。由于人口的增长,迫使人们毁林毁草开荒,造成了土地的荒漠化、水土流失及其他的土地退化现象。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追求生活质量改善的要求增加。这对土地资源尤其是农地资源产生了更大的压力。这意味着要比过去追加更多的土地或集约利用土地才能满足人口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从食物的角度考虑,如果更高的生活质量意味着更高热能摄入量,比如动物食品,那么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力水平没有较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只有扩大农地的面积才能满足生活的需求。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不仅限于食物,还包括衣服和住房的改善。这又要求城市的建成区面积逐步地扩大,侵占了城市周围大量的农田,加剧了“吃饭”和“建设”的矛盾。而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旅游、交通条件等也成了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要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势必需要投入更多的土地。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即使在人口数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也必然相应地增加对土地的需求压力。

       2.经济快速增长的影响

       土地的承载功能使得土地不论是作为生产要素还是作为活动的空间和条件,土地利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基础的促进或制约作用。经济发展必然会引起更多土地的投入,用作生产空间、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而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对土地的需求及利用结构又有不同的特点。

       经济规模的扩张和工业化进程,导致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大量增加。如果国民经济增长需要更多的土地投入,在技术水平和投入要素的比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土地投入量必然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增加。这反映了在短期内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的土地的投入增加。在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更多的农用地转为非农利用,急剧改变着土地利用的结构。如果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必然意味着建设用地的扩张,而增加的用地大多是城市边缘的优质农地。据研究,1986~2005年,中国建设占用农地占农地减少总量的12%,如果建设用地的增加意味着非农就业的增加,那么平均每增加一个非农就业机会就需要占用农地0.007hm2。

       城市化意味着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城市的空间随之相应扩大,土地用做城镇用地的比重就会增加。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当城市化进程处于加速阶段,非农就业,特别是城市用地相应增加与功能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有很大进展,尤其是近期有明显加快的趋势,这种趋势不仅表现为城镇人口的增加,也表现在城镇占地面积的迅速扩大。城市化所导致的占地增加表现在:第一,城市数量的绝对增加,这使得建设用地面积的绝对增加;第二,城市空间布局、功能结构改善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使得更多的土地被用于产业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等。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对土地需求量也相应增加,特别是对住房和交通的需求,以及人们对城市自然环境要求的提高,相应地要增加公园、绿地、交通用地的数量,这必然也造成农地数量的减少。

       3.农地数量损失的后果

       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土地需求的不断增加,当各类用地需求存在竞争时,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就成了土地在不同用途之间配置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农地的比较效益低于建设用地,比如,据研究同一块土地作为工业用途的收益是农业用途的100倍,商业用途的收益又是工业用途的100倍,因此当存在竞争性用途时,农地往往成了牺牲的对象。屠能的区位理论和土地经济学的原理都显示,由于竞租能力的差别,各类用地的区位各不相同,从里到外依次是商业、工业、住宅、农业。当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地租界限必然外移,农地便会更多地承受面积上的流失。

       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在各产业间的配置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农地损失,尤其是农地非农化造成的损失,是目前学术研究和实践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农地非农化,即土地从农业用途向非农建设用地用途转变,是经济增长过程的重要支撑。欧洲工业化过程中占用农地共达700万hm2,日本从1950年到1979年,工业化占用的优质农地为133万hm2(曲福田等,2004)。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农地非农化率的波动性周期也与经济的波动周期基本一致,说明作为基本生产要素的农地,其非农利用对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然而,如果农地数量大量减少,必然也会带来很多负面的效益。

       农地资源的过度损失存在明显的外部不经济,引起了经济、生态、食物和社会的不安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经济的低效增长。巨额土地资源开发成本在经济决策中被低估,不仅导致产业进入门槛过低,出现过度重复建设,产业结构低水平雷同,而且低地价或无地价形成了低质量的经济增长,即经济增长没能扣除应有的土地资源成本而呈现虚假繁荣。第二,生态环境退化。农地数量快速减少,为满足农产品的需求,大量边际土地被开发,农地过度利用,导致了土地退化。第三,食物安全降低。农地非农化的直接后果是用于生产粮食的土地减少,从而使我国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第四,社会安全受损。由于现阶段农地非农化仍然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国家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农地非农化意味着对农民经济利益的侵害和就业机会的损失,从而造成诸多的社会问题。由此可见,农地非农化配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处于一种此消彼长的状态。总体趋势是农地非农化配置的外部不经济逐步凸显,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二)农地质量的保护

       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导致人类对土地需求的大幅度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大量尚未利用的边际土地被投入使用和已利用的土地被过度利用。边际土地相对而言都是一些利用条件较差的土地,因此对边际土地的利用极易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而土地过度的利用也会引起土地的退化,工业化、城市化经常会引起环境的污染,从而导致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具体地讲,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对土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压力。

       1.边际土地开发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退化

       土地需求的增加导致大量的农业用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建筑堤坝、修建公路、发展工业等,而为了弥补农业用地的不足,大量的山坡林地、湿地、草地被开垦为农业用地。山坡林地和湿地具有防洪蓄水、涵养水源的作用,当它们被开垦为农地后,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82×104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5。水土流失的加剧导致土壤的耕作层越来越薄、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土壤流失量平均每年为50×109t,占全世界总流失量的1/5。据估算,地表耕作层损失了10mm厚的肥沃表土,其中所含氮、磷、钾的含量相当于4000×104t化肥中的养分的含量。草原本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盲目的开垦草原极易引起土地沙漠化、荒漠化等。目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为37.1×104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86%(叶祝女,1999)。据估计,目前有1000×104hm2的农地和草原正遭受沙漠化的威胁,每年有13.3×104~20×104hm2农业土地遭受破坏(杨京平,2002)。据测算,荒漠化地区每年因风蚀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相当于1996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9.5倍,粮食因此减产约30亿kg,相当于减少了40×104hm2的农业用地,其损失甚至远大于每年减少约13.33×104hm2农地的损失(卢琦等,2002)。

       另外,边际土地的开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就是物种的减少、城市和农村环境的破坏。比如,随着热衷于快速城市化的政策号召,城市蔓延造成了自然林地、天然草地、湿地资源的快速缩减。栖息环境的改变和破坏、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再加上过多的人为干扰与农业投入,生物多样性深受威胁,加速灭绝(Liu et al.,2003)。据统计,中国现阶段大约有398种脊椎动物处于濒危状态,占脊椎动物总数的7.7%;高等植物中处于濒危和受威胁状态的高达4000~5000种,约占总种数的15%~20%。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的但多数缺少规划和实际需求的工业园区建设和盲目的低门槛的工业项目也造成了城郊环境的恶化。因为为了地方税收和经济增长,很多重污染或环评不达标的企业得以上马,造成城市和近郊区空气、水和固体污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过18个月在中国的实地调查研究,于2007年7月17日公布了关于中国环境政策的报告书《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虽然当时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中国的环境标准,常常更接近某些最贫穷的国家。

       2.地力过度使用引发农地退化

       在开垦边际土地满足需求的同时,现有的已利用土地往往也被过度地利用,以增加土地产品满足需求。这种过度利用主要集中于农业用地,如农地、草地等。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人们经常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施化肥、使用农药来提高粮食总产量,而这些措施导致了土地肥力的下降、土壤污染、水污染、土壤盐渍化等土地退化现象。据统计,我国目前氮素化肥平均使用量已达到191kg(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计算),分别是德国、法国、美国的151%、159%和329%,而粮食单产水平却比这些国家低10%~30%(张维理,2005)。由于土壤盐渍化而造成的废弃地在中国已达2000×104hm2,有土壤盐渍化现象的农地为667×104hm2。由于灌溉不当,导致了土壤的潜育化严重。20世纪50年代中国南方稻作区潜育化水稻土约333.3×104hm2,到80年代初曾达到466.7×104hm2(曲福田等,2001b)。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随之变化,对畜产品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草地的过度利用。由于过分强调高产量而盲目扩大载畜量,对草场低投入导致生产力严重降低,目前中国木材单位面积产出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下降了1/2~1/3,单产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27(张齐生,2003)。

       3.工业污染导致农地环境恶化

       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经济的核心,也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人类许多需要可以单纯依靠工业产品和工业所提供的服务来满足。工业化在给人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作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被排放到土壤中,导致了土壤的污染。

       据粗略的估算,中国由于工业化而导致的土壤污染已达400×104hm2。中国的酸雨(pH<5.6)从1985年的约175×104km2扩大到1993年的280×104km2,酸雨受害面积增加了100×104km2,酸雨导致土壤酸化,南方70%的茶园受到影响。随着我国工业的加速发展,工业“三废”排入农田,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根据相关报道(刘颖,2005),我国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达2000万hm2,因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达700多万公顷,每年因此导致粮食减产达到百亿千克。2000年对30万hm2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结果发现,3.6万hm2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林玉锁等,2004)。农药和化肥是农地污染的又一主要污染源,而且随着农户对农药、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加,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高毒、高残留农药,农药残留污染越来越严重(郑风田等,2003)。有研究表明,太湖流域水稻土有机氯农药和15种多氯联苯同系物检出率达100%,部分超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赵其国,2004)。另外,城镇生活污水不合理排放和规模养殖的畜禽粪便以及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田面源污染,使得农田产出能力下降。

       4.城市化对农地质量的影响

       城市化对农地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非农建设用地增加以及农地非农化引起的农地质量退化。城市化导致大量的农业用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工业,占用的土地多为城市周围、公路沿线高质量的菜地和熟农地。这必然造成优质农地的减少。另外,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新开垦农地,虽然可以掩盖由于城市化进程而对农地的大量占用所引起的农地面积下降,但却难以弥补农地整体质量水平的下降,而且正如前面指出的,边际土地的开发还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和土地的沙化,从而造成农地质量的进一步退化。

       第二,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生产行为方式变化引起的农地质量退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和农户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上升,加之农业经营的比较效益低下,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将采取资本替代劳动的投入组合,忽视对地力的培肥和管理投入,有机肥的施用、绿肥的种植、秸杆还田的面积都大幅减少,造成农地土壤肥力供求失衡。例如太湖平原,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种类单一,重茬连作,耕作达不到应有的深度,以化肥当家,用养结合差,致使土壤耕作层变浅4~5cm,犁底层增厚20%以上。

       5.农地质量降低的后果

       首先,农地质量退化将对粮食安全产生影响。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对人口增长进行预测后,紧接着就对粮食加以分析,指出粮食的产量主要取决于农地、水资源和农业投资三大要素,并进一步指出“生产粮食所需要的首要资源是土地”。Brown(1995)的“谁来养活中国”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及政府的广泛关注与争论,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农地资源的质量对土地的生产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粮食的持续生产能力关系更为密切。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土壤退化已经形成了对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Scherr,1999)。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退化,我国未来粮食生产和供给面临严峻形势。

       第二,农地质量退化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物品质安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粮食安全”概念也正在逐渐向“食品安全”概念转变。尽管土壤对某些有机和无机物质有降解功能,但如果这些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浓度超过其阈值,就会造成对土壤的污染,其直接后果就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壤环境的不断退化,如农药、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有些甚至已经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对作物的品质(特别是蔬菜的品质)带来不良影响。北京、上海、江苏、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的调查显示,目前蔬菜、特别是大棚种植的菠菜、芹菜、黄瓜等硝酸盐严重超标。例如对北京737块菜地1256个样本的蔬菜硝酸盐含量测试表明,叶菜类和根菜类蔬菜硝酸盐污染非常严重,北京市人均每日从蔬菜中摄入的硝酸盐为885mg,超出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成人人均摄入量的302%;以煮食减少65%计算,人均每日摄入量为310mg,仍超标41%。据统计,我国每年杀虫剂有效成分的使用量达30万t左右,其中只有1%作用于靶标,30%残留在植物上,其余部分则进入到土壤和包括地下水在内的各种水系(赵其国等,2001)。

       第三,农地质量退化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不断开放,土壤环境质量已不仅仅是影响本国生产者和消费者身体健康,而且对整个国家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深远影响。虽然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开放,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关税壁垒逐渐降低,但出于本国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各国政府都纷纷制定了农产品中痕量毒物污染的最大允许量。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经常应用此类技术壁垒控制农产品国际贸易,从而实现其特定目的。中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双重压力。我们的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以及一些畜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但是在检疫中往往受到进口国农产品品质安全标准的限制。对中国农畜等产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世贸组织成员从发达国家(欧盟、美国、日本)延伸到部分发展中国家(韩国、新加坡);受阻的农产品从蜂蜜到冻鸡,进而延伸到整个畜产品和水海产品。2002年1~5月,欧盟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王芬,2004)。

       第四,农地质量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农地质量的退化不仅仅是导致农业生产效率的降低,它还会对整个生态环境状况发生影响,进而可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土地生态系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生态系统。由于土地与大气、水等其他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而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是通过土壤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实现的,因此土壤质量对于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Doran,2002)。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地非农化呈不断加速的趋势,大量农地的损失导致边际土地的大量开发和植被破坏,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三)农地生态价值的保护

       农地资源总价值不等于经济价值,它包括可以用货币衡量的价值和不能用货币衡量的价值两部分(俞奉庆等,2004)。不能用货币衡量的就是不能在市场上体现的价值,也就是非市场价值。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指的是未能在市场上体现的价值,它是一种外部性的价值,是利他性的。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包括农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在下面另述)。其中,农地资源生态价值指农地及其上的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生态价值,包括调节气候、净化与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在西方很早就开始流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Costanza et al.(1997)将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1994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33万亿美元,约为当年全世界GDP的1.82倍,这个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关注。

       大量农地被建设占用后不仅降低了农地的生物生产力,而且减少了农地的绿色覆被面积,使农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受到很大影响。首先,大量农地被非农产业利用,也不利于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于农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了达到和维持原有的生产水平,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就是一个必然的途径。有的农地复种指数都达到了220%,已经大大超过了复种指数的理论值(马克伟等,2000)。单位面积农地过重的生产负担,要求有相应的维护措施相配套,才能达到可持续利用。但是,一方面营养物质的施用量不合理,导致土壤肥力畸形发展;另一方面,营养物质的施用比例不合理,同样造成农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农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另外,在农地大量损失的情况下,为维持一定的粮食、蔬菜产量,必然要形成以若干个物种为主体的生产结构,但这必然降低了整个农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构成多样性的丧失,虽然可以满足人们一时对少数几种产品的短期需求,却引起了该系统许多原有生物资源的流失,不利于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

       还有,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地资源已经或正在转化为城镇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生活用地及道路交通用地等。这种用途的改变,最为明显的效应是导致了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如表1-1所示,同一土壤类型,因不同的利用方式而造成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上的差异(王如松等,2004)。

       表1-1 同一土壤三种利用方式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性状差异

       (据王如松等,2004)

       可见,农地快速非农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负面影响。实际上,由于市场体制不完善和政府失灵等原因,农地非农化存在着代价性和过度性之分(曲福田等,2004)。由于农地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其社会、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没有被纳入到经济决策框架中,从而导致农地价值被低估,出现过度非农化,致使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降低。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生态环境重建和农业结构新一轮调整的新阶段,农地资源面临着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以及两大部门内部不同产业之间配置的更大竞争力。但农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在配置时却被忽略掉,因而,有必要对农地资源的社会、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详尽的分类研究及价值估算。如何将由于市场失灵而没能包含到农地资源总价值中的生态环境、粮食安全等非市场价值纳入到成本效益决策中,来避免和减少市场失灵所造成的农地资源的效率损失,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农地社会价值的保护

       农地资源社会价值是指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等转化为社会功能的间接价值,主要包括提供就业保障、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价值。在我国农地资源稀缺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农地资源的这种无形价值更为重要。蔡银莺等(2006)通过调查发现,受访农民对农地各项功能的评价依次排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社会稳定>农民养老保障>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育土壤>废物处理>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洪水;而受访市民中对农地各项功能的评价按比例依次排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净化空气>保证社会稳定>保育土壤>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洪水>涵养水源>农民养老保障>废物处理。这表明,无论是市民还是农民,受访公众均把农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功能放在首位,接近90%的受访者认为农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有80%左右的受访居民认为农地作为农民养老保障的功能重要。

       可见,农地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在我国目前国情下是居于首要地位的。这是因为农地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同时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蓄水池和缓冲器作用。因为土地不能买卖,农民就永远不会成为失地的人(除非被政府征收),这样就永远都会有一份来自土地上的收入,在大部分地区,这种收入是足以糊口的。在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提供了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起到了类似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功能作用。蓄水池和缓冲器作用的最直接的证据是,2008年金融危机下上亿的农民工在无法找到工作的时候,可以返乡务农而不至于滞留城市。因为集体产权的限制,这些人因为家里有土地而可以回去种地,这样农村就可以成为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的缓冲器或蓄水池。如果这些人在农村没有地,就会留在城市,城市就业问题就要严重起来,甚至还会引发社会问题。农地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见图1-1。

       图1-1 农地资源社会服务功能构成

       好了,今天关于“沙漠公园 环评”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沙漠公园 环评”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